一、“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国内肉牛市场行情持续面临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三年多的时间以来,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凸显,负面连锁效应积聚,当前虽然进入“后疫情时代”,但全球消费疲软的态势却难在短期内扭转,活牛及牛肉市场行情也因多方因素复杂叠加而加速进入下行通道。协会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育肥牛全年均价为35.1元/kg,同比下跌1.27%,2023年上半年均价31.08元/kg ,同比下跌12.6%,2023年6月全国育肥牛平均价格约25.39元/kg,跌至2017年11月以来价格最低点。2023年6月全国牛肉批发价格约73.72元/kg,比1月下跌5.6%。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4月,全国城镇16-24岁劳动调查失业率为20.4%。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49万亿,环比下降7.78%,显示出消费者购买力有所下降,牛肉消费意愿降低,现阶段国内牛肉价格依然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也处在了同期世界各国牛肉大众消费价格的较高水平。综合近年来我国肉牛生产能力发展水平及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国民消费能力等因素看,通过消费驱动国内牛肉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已然不大,而近期猪肉价格低位徘徊,且与牛肉价格拉开显著差距(不足牛肉价格的30%),也成为导致牛肉价格低迷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是进口牛肉量增价跌。
近年来牛肉进口市场行情利好,激励进口商不断扩大进口份额,驱使出口商也随之抬高出口价格,但受国内进口牛肉产品市场消费能力所限,价高抑制消费,从而导致库存高企,2023年1-5月我国牛肉进口总量约99.56万吨,同比增长8%,2023年3月份牛肉进口价格降至 5164 美元/吨,为近 21 个月(2021 年 7 月以来)最低点。在牛肉进口量增长与去库存效应共同作用下,进口牛肉价格呈现断崖式跌落,对国内牛肉市场行情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国内肉牛产能阶段性过剩。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引导和市场良好经济效益的拉动下,国内肉牛养殖积极性显著提升,扩产意愿十分强烈,全国商品牛源储备逐渐充足,育肥牛产能不断提升,市场价格触顶回落,而当育肥牛行情下滑时,便会出现养殖经营群体恐慌性抛售,育肥牛快速蓄积至供过于求,并反向传导各类商品牛源(能繁母牛、犊牛与架子牛)价格出现比育肥牛更为显著的跌幅,衍生出繁育母牛被养殖者规模性弃养抛售宰杀、以肉计价的现象,从而导致肉牛产能阶段性过剩加剧。与此同时,由于奶价持续走低,奶牛养殖户亏损严重,也开始大批量淘汰奶母牛,进一步冲击肉牛业市场行情。
四是边境活牛非法走私活动反弹回潮。
随着现阶段疫情放开,东南亚地区蛰伏多时的活牛边境走私不法商贩也开始蠢蠢欲动,成为导致中国肉牛行情在2023 年走低的关键叠加因素之一。活牛价格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活牛市场流通性减弱,育肥牛产能下降,政策推动繁育母牛价格上涨)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也将国内肉牛养殖行业带入到“空前盛世”,极大激发了从业者(养殖户、企业)投资补栏扩群的积极性,为全国育肥牛产能的快速恢复奠定了基础,随着之后几年疫情逐步缓解到如今彻底放开,活牛价格便遵循市场规律进入下行通道且与历史峰值渐行渐远,所以在2020年前后布局规模化养殖的肉牛企业如今所面临的压力会更加凸显,形势尤为严峻。
二是源于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固有瓶颈。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与社会组织化程度较低,长期面临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生产、渠道、消费脱节) 、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自主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市场主导能力偏弱等系列问题。肉牛养殖具有典型涉农行业特征,特别是规模化养殖,投资大、周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与自然条件约束较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这些难点均是企业在现阶段无法绕开的重要关卡。
三是源于企业自身规划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失误与漏洞。
近年来,肉牛行业高热度导致规模化企业扩张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度,而中小规模养殖从业者通过家庭式的精细化饲养,不断积累技术经验,反而有效降低了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获取到更为理想的利润回报,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梳理汇总企业失误的方面主要包括:牧场选址(饲草资源匮乏,运输成本高);产品市场定位(与主流消费市场背道而驰);牧场规划设计(实用性不强);饲养技术与管理能力不足(技术缺陷和管理粗糙导致生产指标与效率过低)等。由于近年来国内肉牛市场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根据资本逐利性的特征,投资肉牛养殖环节的群体效应增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育肥牛产能的自主调节能力,市场行情的周期性增强。“牛周期”相较于“猪周期”显得迟缓,但也逐渐遵循:“牛价攀升→育肥牛补栏积极性增长→商品牛阶段性产能增加→牛价下跌→育肥牛补栏积极性下降→基础母牛加速淘汰→商品牛阶段性产能减少→牛价攀升”的周期性规律。对于育肥从业者而言,经营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犊牛架子牛采购环节(约占70%),结合当前形势可以判断,未来1年牛价处于低谷期,考虑今后一个时期投资布局规模化养殖的企业,起点相对较低,牛源采购成本压力相对较小。
二是国产鲜牛肉的赛道优势客观存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饮食消费热度不断趋向于健康与品味。健康:食品健康基于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全程把控,而优良品质牛肉的持续稳定供应,只有集中度较高的肉牛养殖和牛肉生产加工企业才有现实条件去支撑,所以肉牛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与标准化必将是大势所趋。品味:我国进口产品类型的主体是价格低廉的冷冻草饲牛肉(约占总量90%以上),主要用于满足中低端消费,赏味价值不足,无法取代“国产鲜牛肉”在当今国民消费者心目中的优势地位,中国消费者需要有更多“优质国产鲜牛肉民族品牌”的崛起,培育打造优秀自主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也必将是规模化企业的生存之道、立足之本。
三是智慧畜牧渐成趋势。
在新基建背景下,需要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肉牛业的应用,提高圈舍环境调控,精准饲喂,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多场景应用的智能化水平。现在应用于牛的主要是各个“智能模型模块”:精准饲喂模块、发情与繁殖管理监测模块、疾病预警诊疗模块、环境控制模块、动物行为监控模块、出栏指数模型等,每一个模块都是基于畜牧场景的数据采集、传输、AI处理、AIOT运行等流程的集合。当前肉牛行业处于低谷期,经营难度进一步升级,养殖企业从传统经营过渡到数智化经营,搭建级统一的数据中台,形成数据核心能力,发挥并实现数智价值,实现成本效率领先,是当下渡过行业周期低谷、争取绝处逢生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主要用于供给大家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